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
一年来,校党委、校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优异成绩,做到了全年精彩,为“十四五”开了好局、起了好步,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1.扎实开展党史教育,政治引领更加坚定。深入落实“思想引领 学习在先”机制,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常委会第一议题和理论中心组学习首要内容,党课、团课、思政课等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第一课程。校党委常委会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文件,校党委中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20次。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分层分类组织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开展校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研学5次、“四史”专题学习4次。校“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为师生做专题报告20余场,全校党员职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40余次。承办全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五送”惠民首场活动,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转载。校党委班子成员领办的21件实事项目已经全部办结,全校党员干部“销号式”领办实事项目410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审查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和讲座等活动40余场,优化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处理舆情53起,未发生一起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负面消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上发表新闻宣传稿件231篇。
2.贯彻党的组织路线,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压实二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凡提四必”、任前综合监督制度,加强选人用人全链条监督,按照“五个过硬”“人岗相适”要求,提任中层干部36人、调整32人次。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选派3名干部赴地方或企业任科技副职。组织35名干部赴浙江大学研修学习,组织新一届“两委”委员赴红安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选派10名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省委党校等主体班培训。做实做细管理监督,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组织168人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完成173名中层领导干部和806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档案专审工作。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理顺科研机构、直属单位党组织关系。1个学院党委、4个党支部推荐至教育部参评全国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发展党员2832人,其中高知群体党员21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520次,校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41次。组织“两优一先”表彰,为光荣在党50年党员颁发勋章。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1名,获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名、“先进基层党组织”4个。全面完成定点扶贫村脱贫攻坚任务,选派3名干部职工赴来凤县老寨村驻点助力乡村振兴。连续8年获省“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单位”。
3.纵深推进从严治党,办学环境更加清朗。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坚持严的主基调,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组织召开警示教育暨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学校作为代表在全省交流发言,相关经验做法被省纪委监委网站专题报道。出台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办法,压实监督责任。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强化惩防体系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和“十进十建”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教职工经常性思政和纪法教育,组织1967名职工观看警示片。抓好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党的政治建设、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换届纪律、乡村振兴、制度落实等工作的监督。校党委、校纪委主要负责人与提拔、交流任职的44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强化审计监督,配合省审计厅完成经济责任审计,抓好项目问题督办和整改落实工作,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工程审计和专项审计工作。学校获“湖北省内部审计高质量建设试点单位”。
4.密切配合省委巡视,整改落实更加有力。成立配合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常驻巡视组开展对接服务。坚持工作标准从严、工作纪律从严、工作态度从严、工作程序从严,认真落实巡视组各项工作安排和要求,及时整理送交支撑材料。健全巡视整改促进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全面认领巡视组指出的学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知即改、即行即改,做到与巡视组同心同向、同题共答,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以巡视成果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5.充分凝聚群团合力,民主氛围更加浓厚。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组织召开双代会、团代会、学(研)代会,定期组织召开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校领导接待日、师生座谈会、离退休人员座谈会,畅通师生参与民主管理渠道,发挥师生在办学治校中的作用。组织开展区级人大代表选举,选出洪山区人大代表1人,推荐洪山区政协委员3人、江夏区政协委员1人。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积极建言献策,撰写的社情民意提案被民进中央采用1篇、民进省委采用1篇。打造的“侨之家”获湖北高校首家“四星级示范品牌”。承办省第四届“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获优秀组织奖,为历年来首次。组织开展“巾帼十佳”“优秀女教职工”评选和表彰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主题教育活动7万余人次,参与第二课堂活动30万余人次。连续9年获“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获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6.培根铸魂思想引领,立德树人更加入心。按照“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要求,创新“五个思政”,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持续推进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创新体系。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授思政课。组织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实施 “一院一导师”活动,选派思政课教师与学院结对。组织实施“百生讲坛”思想引领活动21场,参学2万人次,“青年大学习”参学55万人次,实现在校师生学习全覆盖。调整“一院一品”创建思路,扶持建设学院特色项目16项。实施辅导员“青蓝培育工程”,为新入职辅导员一对一配置指导老师。“青马工程”培训班、“企业佳”班、“许志伟”党员示范班、学霸班的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完成省级心理健康示范中心现场复核验收,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平台实施情况在全省作为典型推广。获教育部、湖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各1项,2名教师获2021年全国高校化工类课程思政能力大赛一等奖。1名学生获评中宣部、教育部联合评选的2021年“全国最美大学生”,为湖北省唯一。1名学生获评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学生获评第七届“长江学子”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
7.全面聚焦学生培养,人才质量更加突出。本科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录取本科生5150人,一本生源率连续4年为100%,省内外投档线再创新高。招收研究生193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人,研究生规模突破5000人。完成4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专家组考察,组织7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22年网上申报。组织17个专业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个专业申报省一流本科专业。获批17门省一流本科课程,组织13门课程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组织21843人次学生参加体育测试。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98项、获省级奖项478项,首次获“互联网+”国家银奖1项。获批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学生创业企业38家。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3.76%,研究生就业率97.72%。毕业生到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上市公司就业人数占比51.1%。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历史性突破30%,666人进入北大、复旦等“双一流”高校深造。“WIT职业生涯咨询室”获省首批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立项。
8.加快建设一流学科,龙头引领更加凸显。组织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推进实施立德树人六大行动、质量提升六大体系和学科建设六大工程,谋划布局新一轮博士点学科申报及学科评估等工作。推进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和评估工作,完成学科带头人结题和选聘工作。新增“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业安全科学与技术”4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获批“武汉长江通信智联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等10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9.着力培育项目平台,科技创新更加出彩。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快科研平台的建设培育。首次获批国家石油化工行业生物质环境与能源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实现省部级行业科技创新平台零突破。新增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围绕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打造14个校级科研平台。获批国家科研项目60项,重点研发计划培育项目、军委科技委173计划A类项目等均取得零突破,获得的项目数为历年来之最。承担省部级项目95项,横向科研项目418项。首次获省军民融合专项项目1项。校本部科研进账1.2亿元,研究设计院实现技术服务收入7287万元。获批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23项,居省属高校第一位。国防科技研究中心运行顺利,获“武汉市军民融合单位”证书。16个项目通过湖北科技奖初评。获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奖等奖项4项。发表SCI论文895篇,其中一区139篇,二区319篇。授权发明专利197件,专利转化62件,跻身“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第93位,居在汉高校第4位、省属高校第2位。入围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成为省内第2所通过《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审核认证的高校。光能数理学院教师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合作发表研究成果,管理学院教师主持出版专著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10.探索构建引育体系,师资队伍更加优质。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组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工作“1311”的发展目标和“12345”发展思路。加强对教师关心和关怀,举办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执教从教三十年”表彰、教师荣休仪式等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宣教月活动,培养“四有好老师”,资源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团队获评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绿色化工装备团队获评“荆楚好老师”,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入选2021年度“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围绕学科方向,加大教师引进力度,聘请中国工程院涂善东院士为学校特聘兼职教授,全职引进教师87人,其中第五层次以上17人。完成省级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完成对37名年薪制人员、19名协议制人员、37名特聘教授、6名“高端人才培育计划”人选的聘期考核工作。
11.奋力谱写工大新篇,文化育人更加浓郁。坚持文化强校,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文艺展演、原创艺术作品征集、党史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发布的主题原创音乐专辑《破壤•寻光》和接力传唱红歌主题短视频中,多件作品被学习强国、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近50次。组织召第三次校友代表大会,国务院原参事张纲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代表齐聚母校,共谋发展,共畅未来。成立校庆工作领导小组、校庆办及各工作专班,制定发布校庆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发布校庆公告。评选学校“十大新闻”,产生广泛社会影响。邀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汪勇、武汉市十大公益人物陈宇等社会先进典型作主题分享报告,邀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知名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举办中外语言文化比较与传播国际论坛。组织56个社团、18个体育类协会开展各类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联合硚口区人武部组织开展征兵主题巡回报告会,开展宣讲活动10场,完成应征入伍48人。
12.大力推进开放办学,产教融合更加深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为省属高校第一家,作为核心单位发起并组建“三峡实验室”,兴发矿业学院教师被聘为实验室主任。主动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服务湖北现代化工及能源万亿级产业发展,新增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个。与荆门市、鄂州市、潜江市、重庆市长寿区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与中船研究所、海军工程大学、701所、719所等单位交流合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引资纳源。开展科技成果推介会、“千名教授连千企业 服务湖北我先行”产学研对接等科技成果转化活动37场,转化金额6486万元。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对外办学层次不断提升,与英国、新西兰等国八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10份,与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线上签订共建协议。接待外籍专家15人次,获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2项。组织52名学生赴澳门大学、韩国全州大学参加研学交流,选派14名学生参加“2021湖北省优秀大学生国际夏令营”。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13.科学谋划建设发展,顶层设计更加宏阔。组织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系统总结2012年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化工及相关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以及“三步走”的目标构想,明确了“123456”的发展思路和“八个聚焦八个更高”的实施路径,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委”领导班子,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加强战略思考和系统谋划,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与实施,完成《武汉工程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结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岗位聘用制改革,制定实施分工方案,推进专(子)规划的编制。组织开展光电半导体材料联合学院建设论证,筹建完成应急管理学院。完成流芳校区规划修编。
14.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更加有力。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修订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三重一大”事项坚持依法民主决策、集体研究决定。坚持依法治校,出台规章制度46项,审核会签合同592项,送法律顾问审核重要合同文件75项,处理诉讼案件21起。实施新一轮目标管理责任制,施行突出贡献奖立项制。成立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召开首届高峰论坛,为学校事业发展借势、借力、借智。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重点推进职称评审改革,赴省内外院校调研、反复酝酿,形成职称评审改革“1+4”制度体系。坚持人岗相适,研究制定岗位聘用与管理“1+5”改革系列文件。开展资产清查活动,强化新增资产计划有效性及执行力,国有资产报告编制工作获省财政厅表彰。开展后勤保障服务体系深化改革调研,完善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后勤服务“好差评”制度。大力推进校属企业体制改革,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组织召开16次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改革工作,45家企业改革任务已完成43家。积极稳妥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加快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步伐。
15.大幅改善办学条件,资源统筹更加高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增收节支工作的实施意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双一流”专项资金、捐赠资金配比等资金1.06亿元,争取政府债券资金1.07亿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1亿元,2021年到账8000万元。独立学院上交学校资源占用费1.11亿元,继续教育学院上交资金2500万元,研究设计院上交资金2000万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取租金1366万元。募集社会捐赠6300余万元,位居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第89位。采购新增资产5328万元,采购服务类项目3889万元。教育教学综合楼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研究生公寓、单身教工宿舍、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破土动工,3项工程建筑面积达11.5万方。流芳校区南区配电房、流芳校区新建道路投入使用。完成武昌校区许志伟广场改造、流芳校区教辅8号楼整体维修等8项重点工程修缮。档案工作信息化加快推进。校园WIFI实现全覆盖。新增纸质图书19274册、电子资源30种。学报影响因子明显提升,学报编辑部被评选为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先进集体。
16.时刻坚守底线思维,平安校园更加稳固。组织召开10余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疫情防控工作会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修订“1+18”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发布各类疫情防控工作通知40余份。组织开展中高风险地区来汉返汉人员排查109次,处置、转运重点人员359人次,组织核酸检测7万余人次,疫苗接种2.8万余人次。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校园消杀清洁、人员健康监测、聚集性活动管理、防疫知识宣传教育、校园封闭式管理等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实施“七防工程”。推进校园安防体系建设,新增200个学生宿舍视频监控点,视频监控覆盖率达98%以上。完成“智慧学工”系统一期建设。实现消防系统平台监测管理。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预警整改24个项目,完成清理网站隐患外链500余条。全覆盖开展消防培训和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全年110平台共接警1060起,同比下降6%,学校作为高校反诈优秀代表在中国交通广播湖北频率分享工作经验。强化保密宣传教育。依法做好信访工作。获评2020年全省平安建设优胜单位。
17.稳步推进民生工程,服务保障更加优化。优化绩效分配体系,政策性提升退休教职工退休待遇。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机制,解决2012—2019年人事代理人员医疗报销事宜。推进养老保险改革,1829名教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入库。做好社区服务和户政服务工作,加强水电、饮食、物业、交通、教室、图书、医疗、幼儿园服务保障,一食堂、二食堂、三食堂均获评A级。组织校院两级同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老干部和烈士家属等送去慰问金。完成新进教师租房补贴、全校教职工体检、工会福利发放工作,为教职工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1680万元。为17188人次本科生发放各类奖励资助3580万元,为4886人次研究生发放各类奖励资助5941万元。为新疆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专项补助4.5万元,为2811名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314万元。为74名河南籍受灾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8.3万元。
2021年,全校师生员工在乘风破浪中奋楫争先,在披荆斩棘中书写华章,圆满完成了年度重点任务,学校事业发展的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提升,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面对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带来的新任务,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办人民满意大学的新要求,学校在多个领域还存在差距和不足,高等教育共性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仍需进一步破解,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短板,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仍需增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仍需深化,师生获得感幸福感还要持续增强。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承五秩芳华赓续奋进之时。全校师生员工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和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激发历史自觉,践行时代使命,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心怀“国之大者”“省之要事”,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为全面建成化工及相关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新时代的荆楚大地上奋进新征程、续写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