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学科建设的攻坚之年。总的工作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主线,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强化党的领导,切实增强政治自觉
1.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深化学习教育、宣传宣讲、研究阐释,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及《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制度,建立健全传达学习、调查研究、督促检查“三项机制”(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主体责任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纪委机关)。完善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等制度,充分运用党团课、思政课、干部教育培训、青年大学习等学习形式,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责任单位: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抓好理论热点面对面工作(责任单位: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2.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关于推动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主体责任办公室、组织部)。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开展党建工作“赋能强基”三级(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党支部)联创,不断提升组织力。深化“对标争先”工作,大力建设“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力争入围省级立项培育(责任单位:组织部)。加强党班团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学生组织政治功能(责任单位:学工部、研工部、组织部、校团委)。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完成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工作,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根据干部特点特长,做好各类干部选派挂职工作。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落实“431”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做实干部管理监督,加强考核评价,强化结果运用。从严从实加强党员队伍和组织员队伍建设(责任单位:组织部)。强化工会和教代会工作(责任单位:校工会)。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形成更多典型经验和特色品牌(责任单位:统战部)。
3.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以“开学第一课”为重点,开展春季学期系列教育引导活动。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五个思政”,制定《武汉工程大学“大思政课——新时代共同成长工程”实施方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政工作新格局(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开展党员教师家校协同行动,通过走访、回访学生家庭等形式,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校共育合力(责任单位:学工部、研工部)。落实“六个一”德育工作体系(责任单位:学工部)。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责任单位:组织部、人事处、学工部)。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责任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筹备申报省重点马院(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责任单位:统战部、学工部、校团委、研工部)。
4.推进意识形态和校园文化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监测研判处置,管好各类阵地,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责任单位:宣传部)。以强信心为统领,坚持守正创新,巩固壮大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50年办学经验,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造更多文艺精品(责任单位:宣传部、校团委、学工部、研工部)。深入推进“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省级特色品牌(责任单位:学工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做好省级文明单位的申报(责任单位:宣传部)。
5.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推进校园“七防工程”,全力维护以政治安全为核心的平安和谐校园(责任单位:保卫处、党政办公室)。持续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治理,加强食品、实验室、消防、燃气、特种设备等安全管理(责任单位: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武汉工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进一步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单位:保卫处)。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防范校园传教和宗教渗透(责任单位:统战部)。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宣传倡导、活动培育、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五级工作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单位:学生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依法做好信访工作(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做好保密教育和管理,推进保密教育进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新任领导干部任前谈话和新入职职工培训等渠道,提高保密教育实效(责任单位:保密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处)。推进深化安全可靠应用替代有关工作(责任单位:保密办公室)。健全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统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后勤保障处、基建与维修处、保卫处、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处)。
6.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推动“四责协同”。持续跟踪推进巡视整改,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责任单位:主体责任办公室、纪委机关)。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化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完善政治监督工作机制,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一体推进“三不腐”,严肃执纪问责,强化纪律建设,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化清廉学校建设(责任单位:纪委机关、主体责任办公室)。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履职用权监督,出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机制,树立干事创业鲜明导向(责任单位:纪委机关、组织部)。做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单位:审计处、组织部)。
7.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坚持以严的基调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责任单位:纪委机关、主体责任办公室)。巩固拓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成果,鼓励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结合岗位职责,深入一线开展专题式、蹲点式、沉浸式调研(责任单位:组织部、纪委机关)。
8.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因时因势优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落实《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及操作指南,加强校医院、健康驿站建设,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强化防疫物资和医疗用品保障(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后勤保障处)。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工部、研工部)。
二、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9.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成立本科生院(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组织部、教务处)。落实《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制定一流本科建设方案。统筹做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加强美育、劳动教育,推进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出台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聚焦“四新”学科建设,优化调整专业,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做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确保专家进校考察5个专业,组织不少于10个专业申请专业认证,其中4个及以上专业被受理。持续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完成20项校本研究项目立项。组织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的申报,获批数量较2022年度实现突破。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严格落实“马工程”教材选用要求。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责任单位:教务处)。修订学院(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继续开展院(部)评估,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筹备工作(责任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务处)。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责任单位:校团委)。做好征兵工作(责任单位:武装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提升体质健康优良率(责任单位:体育部)。
10.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以绩效为导向,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创新活动,持续完善相关环节和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推进研究生的工程化培养,鼓励工科类研究生走入企业,面向企业和社会需要开展科研,解决产业发展痛点和工程技术难题。完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和督导机制,强化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检。推进研究生教育省级精品课程、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案例和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申报与建设,确保获批精品课程不少于5门、优秀教学案例不少于3个、联合培养基地不少于3个。切实提高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责任单位:研究生院)。
11.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对标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高标准建好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新增学生注册企业30家,建设12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新增30个校外实习与劳动实践基地。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显著提升。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丰富完善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和大学生校长基金项目等创新活动体系。选优配齐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强化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获国家级奖项不少于230项,其中获“互联网+”大赛、“挑战杯”比赛国家级奖项6-7项(责任单位: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教务处)。做好教职工及博士后创新创业工作(责任单位:创新创业学院、校工会、人事处)。
12.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建构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式的招生宣传工作格局,确保省内外本科生生源质量居省属高校前三(责任单位: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招收研究生不少于2100人,其中博士生不少于5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来源于博士点授权单位的比例不低于60%(责任单位:研究生院)。落实“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荆楚行”活动,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领导带头走访企业,拓展就业岗位。健全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精准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加强对就业育人典型案例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总结宣传工作(责任单位: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研究生院)。本科生就业率不低于94%,其中高质量就业率(含考研率、高端就业率、高薪就业率)不低于50%,升学率不低于32%(责任单位: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研究生就业率不低于95%,其中高质量就业率不低于60%,考博率不低于5%(责任单位:研究生院)。
三、强化学科引领,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13.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组织部、人事处、研究生院)。以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目标,实施学科分层分级建设,优化“强工、培理、兴文、重交叉”的“135”学科总体布局,建立一流学科、博士点学科、博士点培育学科、校级重点学科、扶持学科五级建设体系,促进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提档升级(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建立与对口支持的部属高校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责任单位:研究生院、组织部、科学技术发展院)。做好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的编制,确保获得一流学科建设资金支持(责任单位:研究生院、人事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计划财务处)。加强服务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学科专业和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开展新增博士点申报工作,力争新增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做好学科带头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推进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责任单位:研究生院)。组织承办国内外高端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等高水平、高层次学术会议(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科学技术发展院)。
1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引育并举,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切实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机制,人才引进实现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全年引进博士学位专任教师70人左右,其中,第二层次人才3-4人,第五层次以上人才不少于15人。以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及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培养一批有望冲击国家级人才称号的后备梯队人选,在省(部)级人才称号的申报上取得新突破。申报获批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人选不少于15人。建立分层推进的教师培训体系。坚持师德为先,创新师德实践载体,推出一批教师正面典型,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人才办、人事处)。
15.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中央、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组织召开学校科技创新大会。不断夯实现有科研平台,推进独立科研平台完全独立运行。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评价改革和负面清单改革。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做好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奖励的培育和申报。获批国家级项目不少于65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项不少于13项。校本部科研经费入账不低于1.6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不少于5000万元,横向科研经费不少于1.1亿元。军工项目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第一单位高质量论文不少于300篇(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院)。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发挥“两院一园”在学校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院、武汉工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提升学报办刊质量,积极申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责任单位:学报编辑部)。
四、深化综合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16.提升治理效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整体联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责任单位:人事处)。推进目标责任管理考核改革,与人事、教学、科研等考核联动,形成闭环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调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院)。推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学院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充分释放学院办学活力。打造新的战略发展支撑点,适时调整或增设相关院(部)和学科(专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客观评价任务进展成效,适时调标定标,一体推进规划实施(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适时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发展,加快研究设计院转企改制步伐(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设计院)。巩固深化校属企业改制成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责任单位:武汉工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效能(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
17.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破立并举、以立为本,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推进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改革任务落实,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院、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学生处、校团委)。制定出台学科、科研等领域的改革方案,深化以一流学科为引领的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完善以学科水平提升为核心,以增强资源统筹与使用绩效为目标的项目库资源机制。通过项目库建设改革、预算绩效评价改革、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等方式,完善目标考核和运行监控,增强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计划财务处)。
五、扩大开放办学,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18.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做好教师出入境事务等相关工作,选派不少于30名教师赴国(境)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扩大国际学术领域参与度,加快科学研究国际化步伐(责任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人事处)。积极开展与国(境)外高水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交流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做好“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申报、执行、绩效考核,并制定校内激励措施。申报成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1-2个。推进本硕在校生校际交流项目,选派一批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建设本硕在校生国际化课程,新增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责任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招收学历留学生不少于200人(责任单位:国际学院)。
19.增强服务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做实已建成的产业研究院,打造1-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院、发展规划处)。成立服务三峡实验室工作机构,推动三峡实验室成为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平台,成为项目、成果产出的策源地。推进与省应急管理厅共建湖北省化学品安全实验室。加强人文社科建设,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构建和资政服务能力。培育30项优质科技成果,打造1-2个高水平的成果转化团队,开展30场产学研对接活动(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院)。建立健全人才校企双向流动制度,推进科研人员常态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乡村振兴,选派30名左右专职科技人员下沉企业。签订合同不少于700项,成果转化金额突破8000万元(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院、组织部、人事处)。加强分析测试中心建设,促进资源校内外共享(责任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提升继续教育办学质量与效益(责任单位:继续教育学院)。
六、优化办学条件,增强发展支撑保障能力
20.全面落实依法治校。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年度普法计划,开展宪法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提升师生法治素养(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宣传部、法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发布《武汉工程大学章程》,以章程为框架,进一步夯实现代化治理体系,促进学校治理能力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完善以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为主体的教授治学机制(责任单位:研究生院、教务处)。成立法制与政策研究办公室,推进遗留诉讼案件化解力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组织部、人事处、党政办公室)。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办法,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加强决策事项督查督办力度,严格实施问责制度。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推进校务、院务公开(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
21.强化服务保障水平。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办学经费的稳步增长。争取并获得各类竞争性资金实际到账不少于1亿元,力争获批政府专项债券3000万元,年度学费收缴率超过98%(责任单位:计划财务处)。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校友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渠道领域,为学校事业发展引资纳源(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校友工作与合作发展处、科学技术发展院)。抓好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募集社会捐赠不少于5000万元(责任单位:校友工作与合作发展处)。进一步完善学校大型仪器实验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责任单位: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强化招投标工作(责任单位:招标采购处)。严格招标控制价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工作,提升资金使用绩效(责任单位:审计处)。加快校园规划中流芳校区未收购土地的收储工作,做好两校区日常维修工作(责任单位:基建与维修处)。进一步扩充图书和数字化资源,做好读者文献信息服务,强化图书资料管理和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图书馆)。加强档案馆建设,持续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全力创建省特级档案馆(责任单位:档案馆)。网络信息中心单独设置(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组织部、人事处、网络信息中心)。稳步实现“5G无线全覆盖”,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线上办事大厅、“智慧教室”建设,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数据现代化治理,增强师生信息化获得感(责任单位:网络信息中心)。
22.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按期完成研究生公寓、青年教工宿舍、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楼等项目建设,做好资源调配分配(责任单位:基建与维修处、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做好年度教职工体检,加强公费医疗管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完善工程大社区居委会职能,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工程大社区)。强化精准服务意识,优化网格化管理,为离退休教职工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责任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落实帮扶责任,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组织部、校工会)。做好困难职工和困难党员帮扶(责任单位:组织部、人事处、校工会)。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学生处)。优化泰塑公寓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后勤保障处、党政办公室)。常态化推进党员下沉,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师生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进资源、服务、平台向基层下沉,解决一批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责任单位:组织部、校工会、机关党委、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