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群各部门,行政各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工作要点》已经3月14日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各二级单位(部门)要围绕学校2018年各项改革建设任务,结合“十三五”规划和各自工作实际,抓紧制定本单位(部门)工作计划及任务推进表,推进表要明确项目名称、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成效、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学院(部)工作计划及任务推进表必须经过学院(部)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党政联席会研究、联系校领导审核方能通过,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工作计划及任务推进表必须报分管校领导审核方能通过。各二级单位(部门)于3月30日之前将审核通过后的工作计划及任务推进表提交党政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发至校园网王金领站内信。
特此通知。
中共武汉工程大学委员会 武汉工程大学
2018年3月16日
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发展、维护安全稳定“三项职责”,全面实施“质量强校、人才强校、特色强校、创新强校、文化强校”战略举措,深化综合改革,深化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奋力开启全面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1.持续推进学习宣传。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宣传。认真抓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办好中层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等专题培训班,抓实抓紧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形成领导干部率先学、中层骨干带头学、广大师生普遍学的氛围,做到学习全覆盖。组织领导干部为学生讲思政课,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强化述学、评学、考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总结学校改革发展经验,充分展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2.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向,重点支持一批专项研究课题,组织全校相关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突出成果导向,凝聚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
3.积极推动贯彻落实。对标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举措,按照《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校情,将思想统一到校党委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上来,将行动落实到全面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任务上来,奋力书写工程大学新时代“奋进之笔”。
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深化内涵式发展
4.强化优势特色,提升学科竞争实力。制定并实施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推动化工矿业学科争创国内一流。建立学科分层提升机制,推进学科结构调整与优化。深入分析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全面总结新增学位点评审工作,精准施策,以评促建,制定学科与学位点统筹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谋划、培育下一轮学科评估和学位点申报。制定学科带头人的遴选标准,推动学科建设重心下移到学院,建立主建学院负管理责任、学科带头人承担主要建设责任的两级责任体系。创新学术带头人、重点平台、学位点、科研项目一体化建设模式,以重大学术问题和应用课题为纽带,搭建多学科交叉平台和跨学院研究平台,促进多学科联合、跨学科融合,形成学科联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建立常态化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以学科建设绩效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做好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的合格评估工作。遴选4-6个博士点培育学科,并启动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点培育工作。推进ESI学科排名提升计划,力争1-2个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1%。
5.深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全面构建“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机制,着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力争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启动学分制论证,推进学分制试点。探索开展新工科建设。鼓励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依照《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进各专业建设、评价和改革。制定工程教育认证规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按照“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的建设要求,加强现有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拓展申报新项目。加强体育、美育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体系,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出台硕博连读培养办法,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本科生考研率、高质量就业率、出国率之和达到40%。研究生考博率、高质量就业率、出国率之和达到40%。实施生源质量提升工程,承办好湖北省2018年高三四月调考质量分析会。力争本科生在湖北理科录取分数线高出一本线38分以上,在湖北文科录取分数线高出一本线20分以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来源于博士点授权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比例达到60%。力争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6.构筑品质科研机制,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重点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平台体系、开放服务体系、军民融合体系、管理创新体系与科技创新团队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挥智力、技术、人才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积极服务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明确学校优先发展的科技平台和重点研究项目,组建一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统筹省级以上科技平台资源,启动建设“资源化工过程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绿色磷矿山、膜科学与工程等重点研发计划,获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5个。制定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推进计划,打造5-7个特色明显的人文社科研究方向。依托军工保密资格平台积极申报军工科研项目,提升军工科研能力,获军工项目4项。获国家级项目5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全年SCI、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550篇,其中SCI一区论文70篇,二区论文150篇。力争申请发明专利350项,授权发明专利120项。校本部科研入账达到0.7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达到40%。推进研究设计院体制机制改革,年产值达到1.2亿元。
7.做好人才培育与引进,汇聚学校发展智力。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功能,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落实师德考核办法,努力培养造就“四有”好老师。研究制定学校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引进博士及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50名左右,推荐申报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项目人选20人左右。新增“有关人才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选3人,新增“有关人才计划”、“有关人才计划”等省级人才10人左右。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工程,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建立优秀博士后充实教师队伍的机制。
8.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以扩大留学生数量、提升留学生质量为目标,调整国际学院办学体制。以开放发展优化办学模式,主动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融入时代进步大潮,全方位扩大开放办学领域,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国际化、引领社会进步、产教融合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影响力。拓展师生国际交流渠道,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前沿、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海外研学机会。主动加强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主动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海外合作关系,积极申报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式挂牌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成吉布提汉语言文化中心。创新“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培育和建立1-2个国际合作研究平台。落实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积极承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校特色学科领域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9.落实文化强校战略举措,构建“工大”文化新体系。大力加强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过程,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两个一百年”宣传教育,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等系列宣传活动,培养师生崇高的使命责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一线聚焦”栏目内涵,积极选树校园优秀典型,在师生中开展寻找“最美工大人”、“感动工大人物”,举办“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凝练和弘扬大学精神,着力加强实践载体品牌化建设,规划建设校史馆,提升校报、学报、图书馆等文化、学术品味。以创建省二级档案馆为目标,规范建设学校档案馆。落实全国全省文明校园建设标准要求,制定学校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开展校级文明单位创建。积极开展“一院一品”文化项目建设。尊重校友、服务校友,重视校友文化建设,强化杰出校友文化宣传。积极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及上级部门沟通,筹备召开“百万校友回汉资智工程·武汉工程大学专场”活动,力争签约资金达1000亿元。
三、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10.科学规划创新项目,做好发展的顶层设计。实施“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做好“领创大楼”、兴发矿业学院、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111引智基地”、哲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改革试点学院)等专项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改革。主动加强与周边相关学校的合作,拓展办学空间。积极筹建武汉工程大学北京弘视际电影学院。进一步开展大学排名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内涵及实施路径研究。优化校区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11.扎实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增强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以业绩成果、贡献度、增长率为分配要素的学院(部)收入自主分配机制。做好定编、定岗、定责,制定岗位聘用条件、岗位考核标准和绩效分配方案,实现人员分类分级管理、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分配优绩优酬。初步建立以代表性成果评价为基础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建立准聘、长聘、特聘制度。
12.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学院办学活力。研究制定湖北省《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配套政策,赋予学院和领军人才或团队更多自主权。制定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及权责清单,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落实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加强“两翼”办学,与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重新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13.推进后勤体制改革,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基于信息化、物尽其用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模式,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建共享新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后勤体制与学校的关系。加强教室、食堂、宿舍、超市、水电、交通等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推动两校区节水节电节能运营模式改革。加强公费医疗管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依法开展招投标与采购工作,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采购效益,防范腐败风险。
四、优化管理服务,全面加强治理能力建设
14.坚持依法民主治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提高决策质量与效率,加强决策事项督查督办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决治理“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完成规章制度清理和废、改、立,形成以大学章程为基本框架的制度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面向社会发布学校信息公开报告,全面建立校务、院务公开网上平台。按照学校合同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合同管理。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做好迎接省教育厅“七五”普法中期评估。完善学校法律顾问机制,发挥法律咨询服务在推进依法治校中的重要作用。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加强校工会、校团委等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发挥学生会等组织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提高学术委员会自身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防控作用,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15.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数据管理水平。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建设,进一步推进学校网络建设管理统筹和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加快建设无线网校园全覆盖工程和智慧校园工程,启动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数据的整合和挖掘利用,努力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完成新一轮银校合作协议的签订。完成SCI数据库建设。加强学校公共资源状态数据库建设,推进资源绩效评价模型和办学投入产出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努力为财务预算改革等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分析依据。
16.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同志,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关工委育人功能。组织好工程大社区换届工作,打造平安和谐社区。树立“大安全”工作理念,积极构建学校主导、各单位各司其职、师生共同参与的“1+N”校园安全治理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动信访工作从重转办、交办向重检查、督办转变。
17.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完善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保障学校收入稳步增长。抓好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加强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基金会力争募集社会捐赠1000万元。创新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强化绩效管理,完善学校部门预算支出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增强学校各单位投入产出意识和成本核算观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压缩一般性经费支出,控制和降低办学运行成本,科学规划和使用好专项资金。加强对历史借款借票的清理力度,进一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后勤财务改革和科研经费管理创新,加强对二级财务的监督监管,确保学校资金安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8.推进民生工程,提升职工幸福指数。关注师生员工切身利益,扩大增量,人员预算经费较2017年增长15%,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福利待遇。加强教师休息室建设,确保教学场所每个楼层配备一间。建设好有轨电车沿校园道路。启动学生9号楼建设,启动并加快建设流芳校区人才公寓。全力推进武昌校区教职工住宅区整体改造,改善教师居住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五、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19.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细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切实把“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政治要求落到实处。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格局,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要求,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任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贯彻维护党章,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政治能力训练。筹备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
20.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研究制定党建“对标争先”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细则、党支部书记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加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及学生党支部书记“双引领人”工程。开展支部风采展示、廉政文化创建及廉洁教育、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活动。开展师生党支部书记年度人物评选及宣传。推进学生党支部“党旗领航”工程。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老师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持续开展好“精准扶贫”、“博士服务团”等特色活动。
21.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湖北省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强化党内监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纪实制、问责制要求。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特别是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紧盯薄弱地带和关键环节,加强压力传导,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工作延伸到基层、责任落实到基层。坚持不懈抓好省委政治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大检查意见整改。
22.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各级领导班子优化调整配备,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坚持党管干部,从严把好干部选任标准与程序,着力建设“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新时代干部队伍。改进推荐选拔方式,坚持以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核心的竞争性选拔办法。推进“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开展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工作。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加强教育培训。研究制定《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18—2022)和《年轻干部培训计划》。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全面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实施办法。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要求,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日常监督,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2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内审内巡研判,开展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清单管理试点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握新媒体发展动态,推动学校新闻传播媒介建设和创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上宣传学校2篇,发好“工大声音”,讲好“工大故事”,提升学校美誉度。优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强化语言文字工作,争创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24.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化学校思想政治“7144”工作机制,申报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三全育人”示范校。落实“五个思政”,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好专业教师、专业课堂和专业教育的育人功能。深化全员导师制,加强学风建设。实施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计划,培育和申报湖北省思政“名师示范课”。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倡导并落实大健康理念。以湖北省首家易班试点高校为契机,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筹备召开第四次团学代会。
25.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学习贯彻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会议和湖北省统战工作(部长)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湖北省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广泛征求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对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成网上“侨校展览馆”。以“同心·院士专家服务团”、“同心杯”等为依托,加强统战品牌建设,力争打造湖北省统战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