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制度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清单 | 信息公开年报 
信息公开清单
 基本信息
 招生考试信息
 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人事师资信息
 教学质量信息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风建设信息
 学位、学科信息
 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其他
 校内重要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公开清单>>教学质量信息>>(三)开设课程、实践教学、选修课>>正文
2017年实践教学情况
2018-01-01 01:43  

   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以“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比重,优化实践环节设置。在完善各环节基本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学校还制定了《工程教育与实践中心实训指导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试行)》、《实习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创新学分管理办法》等文件,与 Gocheck 及知网等公司合作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覆盖率 100%。通过不断加强和创新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依托多年“背靠行业办学”的基础,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行业人才库、智力源和研发中心的作用,多途径强化校企纽带,与广大地方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学校董事会单位已发展到 130 余家,与其中近 100 家签署了联合共建、人才培养、科技开发、职工培训等协议。与十堰、天门、仙桃、宜昌、襄阳、荆门等 10 余个市县及湖北省 8 大化工园区、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和洪山区等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以此为依托,为了弥补实践教学落实难的问题,学校解放思想,整合资源,大力推行“内外互补”型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
   一是企业资源教学化。学校与部分企业紧密合作,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实际,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例如,中石化武汉分公司将新员工操作流程实训系统免费提供给我校学生使用,使学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业流程,目前累计已有近 1000 名学生
进行了该项实习。为保证学生在生产一线的实习时间,由企业出地出房、学校出资,在武钢集团大冶铁矿建设了可同时容纳 120 名学生住宿、教学的专用场所,学校投入经费 100 余万元。该基地每年接纳我校实习生500 余人次,并对其他高校开放。
   二是工程设备教学化。为了解决校外基地接纳能力有限、时间难以保证的问题,学校提出“依托企业资源,集合工程设备,开展校内实训”。在原有校内实习工厂的基础上,收购了校园周边 7000 平方米的闲置厂
房,经过整合自有设备以及中石化武汉分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武汉人福药业、黄麦岭磷矿等共建企业捐赠的近 1000 套各类工程设备,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 1.8 万平方米、设备 1500 余台套的工程教育与实践学中。中心可让学生进行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结构拆装、工业流程模拟等各种实训实习,面向全校所有工科专业开放,每年安排约 5000 名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2014 年,该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是科研资源教学化。学校先后与企业合作建成了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省属高校的第一家科技产业园以及多个技术研发中心。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20 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下设一家省级化工研究设计院。在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学校推行教学科研“三通”政策,大大促进了校内各类科研资源和人员服务于本科实践教学。例如,磷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每年接纳约 200 名本科生进行实验实践;化工研究设计院每年接受约 500 名学生进行各类实习;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丹麦的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合同约定将本科生纳入项目之内进行联合培养,累计有 100 余名本科生参与。
   学校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 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 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3 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4 个。校内中心与校外基地有机互补,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确保了实验、实训、实习及创新等环节的顺利进行。
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 138 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 138 门。学校有实验技术人员 78 人,具有高级职称19 人,所占比例为 24.3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28 人,所占比例为35.90%。本学年共开设了 4,794 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 697 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 61.12%,学校还聘请了 135 位外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 5.76 人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03 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 23,572 人次。


 

关闭窗口
 
 

武汉工程大学信息公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