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制度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清单 | 信息公开年报 
信息公开清单
 基本信息
 招生考试信息
 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人事师资信息
 教学质量信息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风建设信息
 学位、学科信息
 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其他
 校内重要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公开清单>>招生考试信息>>(九)学院、学科及专业简介>>正文
电气信息学院简介
2017-06-07 19:08 xxgk 

  

电气信息学院始建于1977年,现有测控技术与仪器(0803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1)、通信工程(080703)、信息工程(080706)、自动化(080801)等6个本科专业,均属于国家发展战略领域的学科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及“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及校级品牌专业。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还具有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三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3个学科为湖北省“教育厅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130人、本科生17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83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教师队伍中,教授14人,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4人,湖北省教育厅有关人才计划学子特聘教授1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12人,形成了一支年龄、专业、学位、学缘等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1门,近年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学院拥有“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视频图像与高清投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电子信息与控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校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平台,建成了武汉工程大学-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ALTERASOPC联合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瑞萨科技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等三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学院拥有“目标检测多谱图像统一复原技术”省级创新群体团队、“光电信息与图像处理”校级科研创新核心团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校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仪表研发与控制”优秀科研团队、“新能源高效利用及其智能控制”优秀科研团队、“电工电子实践实验公共平台”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以及“自动控制工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等。

学院非常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化工过程检测与自动化装置”,“信息获取、检测与处理”,“先进控制理论与过程控制”4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1项,主持、承担和参与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承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5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部级及其它纵向科研项目40项,省级教研项目1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进账40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含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励10项,8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50多项,连续三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批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00多篇。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工程能力培养,加强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开展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合作。近五年来,学院毕业生共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53篇。学院先后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20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奖20项;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3项、省级奖12项;获“瑞萨杯”超级车模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飞思卡尔”汽车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华南赛区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研究生就业率100%,本科生就业率95%以上。

专业介绍

学院普通本科分三个大类进行招生,分别是自动化类(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自动化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我校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于1998年更改为现名;2004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2008年评为“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2014年评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与本专业对应硕士研究生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于2003年申报成功并开始招生,现为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测控专业教师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并有教学名师2名、“湖北省教育厅有关人才计划学子”特聘教授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名,硕士学位者4名;另有基础课授课教师,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湖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和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发明专利9项,获得省部级(含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励3项。发表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6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以培养具有“测量”、“控制”和“仪器”三个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并具有电子设计能力、智能仪器与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研发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的综合性高级工程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可在石化、IT、航天航空、机械、电力、能源、汽车、船舶以及生物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从事检测自动化仪器仪表和相关电子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维护工作,并能从事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就业质量高。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与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编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检测仪表与技术、控制仪表与技术、可视化技术基础、智能仪器设计、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虚拟仪器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基础、测控电路设计、工程光学、测控总线与系统、嵌入式技术基础、测量系统应用与设计以及计算网络技术等课程,其中“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为湖北省级精品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专业(自动化类)

武汉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77年的化工仪表自动化专业,是我校最早创办的专业之一;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及校级品牌专业。该专业自创建以来,结合化工生产过程特点,坚持特色办学的发展道路,多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自动化专业人才数千名,是我院实力强、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

本专业所支撑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和工程硕士授予权,同时是我校博士点重点建设学科,“有关人才计划”设岗学科。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生导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师教学水平高,2016年获得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在科学研究方面,专业注重控制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湖北省教育厅等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同时承担了大量的横向科研课题。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3项及多项行业奖。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智能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及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检测技术及仪表、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类)

电气工程学科是我校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1977年开始招收矿山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生,1985年更名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2008年更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2012年正式获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下设电力系统和工业电气两个培养方向。2017年获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业学位硕士”授予权。

本专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工业电气”和“电力系统”两个核心方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其中6人获得博士学位,3人拥有博士后工作经历,3人分别在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地从事过访问研究,讲师1人。并且拥有良好的教学实验条件,其中包括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专业实验室5个,以及多个校内、外教学实践与创新创业基地。

近年来,在科研方面,教研室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4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防项目2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项。

在教学方面,教研室也进行了一系列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承担国家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8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多篇论文获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励。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智能车大赛(瑞萨、飞思卡尔)等各种比赛上也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励。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方向)

本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综合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各类装置与系统的设计研发、试验分析、运行控制、生产技术管理、产品销售,以及信息处理、电子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课程体系:将学习电气工程技术的基础课程与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高压与绝缘、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DSPFPGA技术应用,并且接受1~2个学科专业方向的基本训练和综合培养。

特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结合、强电与弱电结合、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应用结合。关注行业最新发展,依托设备生产、运行控制,以及设计研究单位和企业,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作为本科教学的重点,培养从事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计算机、信号变换与处理等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就业领域:

就业范围广阔,可在电气工程、电气设备生产与设计、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应用系统、工厂供配电、邮电与通讯等高新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电气方向)

本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综合能力,能够从事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各类装置与系统的设计研发、试验分析、运行控制、生产技术管理、产品销售,以及信息处理、电子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课程体系:将学习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课程与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交直流传动、运动控制系统、电气制图与CAD、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PLC、工厂供电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仿真与CAD、专业英语、DSPFPGA技术应用,并且接受1~2个学科专业方向的基本训练和综合培养。

特点:工业电气与自动化控制结合、强电与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应用结合。以工业电气自动化为主要方向,以电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PLC技术、DSPFPGA等技术为基础,紧密结合行业最新发展,依托设备生产、运行控制,以及设计研究单位和企业,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重点培养具有分析解决以上专业方向相关问题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就业领域:

就业范围广阔,可在工业电气设备生产与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运动控制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工厂供配电、信息与计算机等高新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

本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培养掌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理论、通晓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很高(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3),教师队伍年轻有活力,踏实肯干,有国际化背景师资力量,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获得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以高科技为驱动力带动教学活动,效果较好。

本专业的特点是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结合,电路与微处理器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学生受到电子电路、微处理器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处理器及外围电路的硬件设计、调试问题及信息系统分析处理的基本能力。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系列课程、微机原理与单片机、FPGA、嵌入式系统及应用、SOPC技术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广,就业率高,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可以从事的工作: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项目工程师、单片机开发、品质管理、系统分析员、项目管理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有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在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发展迅速的时代,更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通信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注重通信中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知识相结合,强调通信网络体系,覆盖通信技术各个方向,专业建设与通信信息行业保持同步发展,不断适应通信信息行业人才需求变化。

本专业现有9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其中4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他均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教学水平高,获得校讲课比赛一等奖,国家优秀教材奖及多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科研能力强,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个省部级项目,获得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及省级竞赛奖项达十余项。

本专业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于一体,开设了电路、数电、模电、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数据库等多门电子信息类主干课程。通过学习,学生主要了解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个人通信、信息高速公路、现代交换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

本专业一直秉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坚持厚基础、宽专业、跟前沿、重能力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与通信技术、通信与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

信息工程专业为宽口径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网络应用与控制、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等方向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拥有科研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团队,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整体教学水平高,先后获得省级讲课比赛优秀奖、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先后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指导大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挑战杯一等奖以及博创杯二等奖多次。

信息工程专业融合信号处理、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科学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突出信息处理与工程应用,形成信息处理与网络应用、智能制造控制技术的专业特色,并紧紧跟踪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具有风格独特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以加强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性环节及培养专业能力为特色。学生在学习通识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选修各方向的专业课程并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各类实践性环节,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主要课程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技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嵌入式系统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多门电子信息类主干课程。通过学习,学生主要了解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工程应用问题。

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控制科学与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电信、电力、金融、经贸、交通、医药、石化、冶金、轻工等各行业从事电子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开发与设计;从事网络软件以及电子商务软件的研发与维护;从事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智能制造控制装置的研制与开发;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大道特一号

邮编:430205

电话:027-87992157  027-87992182  

网址:http://eie.wit.edu.cn/

关闭窗口
 
 

武汉工程大学信息公开网